道口燒雞創(chuàng)始于清順治十八年(公元1661年)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,據《??h志》及《滑縣志》記載,在開始的一百多年時間里,由于技術條件差,尚未具特色,生意并不興隆。到乾隆五十二年(公元1787年)現在的燒雞大師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張中海的先祖張炳,偶遇清宮御膳房御廚老友劉義,他在道口鎮(zhèn)大集街開了個小燒雞店,因制作不得法,生意蕭條。有一天一位曾在清宮御膳房當過御廚的老朋友來訪,他身懷絕技。兩人久別重逢,對飲暢談。張炳向他求教,那朋友便告訴他一個秘方:“要想燒雞香,八料加老湯?!卑肆暇褪顷惼ぁ⑷夤?、豆蔻、良姜、丁香、砂仁、草果和白芷八種佐料;老湯就是煮雞的陳湯。每煮一鍋雞,必須加上頭鍋的老湯,如此沿襲,越老越好。張炳如法炮制,做出的雞果然香。從此,營業(yè)興旺,張炳把他的燒雞店定名為“義興張”,寓意“友義興張”。
“義興張”的牌子打出以后,張炳反復實踐,在選雞、宰殺、撐型、烹煮、用湯、火候等方面,摸索出一套經驗。他選雞嚴格,要選兩年以內的嫩雞,以保證雞肉質量。挑來的雞,要先留一段時間,讓雞消除緊張狀態(tài),恢復正常的生理機能,有利于殺雞時充分放血,也不影響雞的顏色。配料、烹煮是關鍵的工序。將炸好的雞放在鍋里,對上老湯,配好佐料,用武火煮沸,再用文火慢煮。燒雞的造型更是獨具匠心,雞體開剖后,用一段高粱稈把雞撐開,形成兩頭尖尖的半圓形,別致美觀。“義興張”開業(yè)已近三百年了,張炳的燒雞技術歷代相傳,始終保持獨特的風味,其色、香、味、爛被稱為“四絕”。
自此以后,道口燒雞便一代一代地傳下來,既傳家珍絕技,又傳百年老湯。但在舊社會,由于官府繁重的苛稅,地方豪強的盤剝,流氓無賴的敲詐,使道口燒雞慘遭厄運。解放后,道口燒雞才又重獲新生,得到了發(fā)展。